當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處于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需要持續共抓大保護。共抓大保護,關鍵在“共”字。2021年6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這是我國第一次對具有流域性特點的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民主監督。民主監督開展以來,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充分集智聚力,積極探索創新監督方式和方法,為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年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的收官關鍵年,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要增強政治擔當,強化使命責任,高質量完成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任務。
堅持協商共治,推動生態保護民主監督走深走實。準確把握民主監督的政治方向和性質定位,掌握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的戰略安排、重點任務、關鍵環節,以務實態度進一步在加強民主監督上深化政治共識。服務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秉持專業精神,堅持問題導向,把力量和資源集中到最關鍵、最緊迫、最突出的問題上,建立監督反饋與政策修訂的動態響應機制。通過調研、提案、協商等形式提出務實管用的意見和建議,前瞻性謀劃新一輪專項監督工作,推動民主監督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側重知識成果產出,支持分片區包干開展“解剖式調研”,提出系統性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解決方案。參考借鑒國內外流域治理的有益經驗,著力提高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精準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在專項監督實踐形式上探索創新,不斷提升專項監督工作實效,形成生態環境民主監督工作成果和典型案例,講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故事和新時代多黨合作故事。
堅持人才聚力,構建長江保護民主監督閉環體系。增強對本黨派專家資源的配置力、整合力、引領力,深化專家間的交流與探討,以專業支撐、專業隊伍、專業方法強化長江流域協同民主監督。以超脫于地方利益的視角,探索組建“長江生態保護民主監督聯合體”,聚焦長江大保護“硬骨頭”問題。加強政策協同和工作協同,以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為行動指南和工作主線,暢通協商—反饋回路,在流域統籌、技術轉化、利益調節等關鍵環節形成監督閉環。支持調動環保、法律、經濟、文旅等領域專家組建評估小組,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開展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多維度評估,助力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統籌”。依托政協大會發言、“黨派直通車”等參政議政渠道,形成專題報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堅持跨界賦能,以科技與創新雙輪助力長效治理。充分考慮長江流域各省市的經濟基礎、生態本底、資源稟賦、人口結構等因素,加強科技創新技術突破,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支持。推動環境、社會和治理與生態環境科學有機結合,組織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智庫資源開展技術研究與服務對接,實現民主監督與增進共識雙向發力。堅持技術賦能,探索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新興技術,利用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氣象、住建、水利等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生態環境狀況動態感知體系與生態環境污染立體防控體系,實現對長江流域重點污染區域的問題準確識別與分析。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電話:0531-83530711